top of page

寶寶愛吃飯,只是興致常常被打斷 (1~3歲飲食教養_情緒篇)

一歲半以上的寶寶已經可以慢慢的自己吃飯,雖然可能會掉了一地,但是請爸媽們務必放手讓寶寶自己吃喔,不但可以訓練手眼協調,更是獨立自主的最佳表現。當然,爸媽還是可以從旁協助引導與偶而的餵食,因為這也是寶寶尋求安全感的一種方式。
不過,爸媽最常碰到的困擾是:寶寶「吃飯不專心」與「挑食」兩個狀況!讓我們先來看看兩個情境:
1歲8個月的阿蹦,吃粥沒兩口,就開始玩手邊的車車與敲打餐盤,爸媽情急之下,就拿走玩具,嚴肅的提醒「要乖乖的吃飯,才會長高高喔…」,甚至打算直接接手餵食。
2歲5個月的小皮,平常吃飯都很乖,但有一次吃到一半時,看到旁邊的有橘子就說,我要吃橘子,阿嬤則表示:「吃飽飯才可以吃水果喔」,於是阿皮就說「我吃飽了」,阿嬤知道小皮還吃得下飯,只是想先吃橘子,就開始曉以大義,關於吃飯的順序,吃飯的禮儀,還有不可以浪費食之類的。當然,用餐情緒就開始下滑…
其實,吃飯的基本需求是建立在生理上的需要,只要餓了就會想吃。當然,透過情緒與氣氛的引導,可以讓吃這一件事情變得更愉快與美味。
所以,就兒童心理與行為學來說,兩歲以下的小朋友對於這世界的好奇心是最強烈的,在飲食上應該給予多樣化的食物與食材,透過接觸來引發興趣與進食。也就是「引發興趣」是最重要的目的,喜不喜歡吃倒是其次,因為有太多因素導致寶寶沒有吃完,但不代表他不喜歡吃喔。可能只是被其他人事物吸引,注意力沒有回到食物上而已。
而兩歲以上寶寶的自我意識又更為強烈,除了對於周遭事物更能掌握外,更從父母親身上學習到許多應對進退的技巧,也就是越來越會假鬼假怪啦!(當然,這都是從父母親身上學到的啊~)如果處理不好,反而更會造成氣氛僵持與惡性循環。趕快跟著益堯營養師把下面幾個妙招通通學起來,讓寶寶乖乖吃飯,也讓爸媽安心愉快、好好享用一餐:
妙招一:不強迫餵食,維持用餐好氣氛
沒人有喜歡被強迫,大人是,寶寶也是。所以,透過故事的聯想、食物的造型與擺盤,以及父母親用餐的愉快表情,來引發寶寶對於餐點的好奇與喜歡是很重要的。氣氛對了,一切就順利了。如果強迫要求或餵食,只會讓寶寶對於吃這件事情備感壓力,不愉快的經驗會烙印在腦海中。對於兩歲以上的大寶寶來說,可能會產生叛逆行為:你要我吃,我就偏不吃!到頭來,辛苦的還是爸媽啊!
妙招二:要很有耐心,現在不吃不代表待會兒不吃
小朋友的思考邏輯與表達能力都和大人很不一樣,現在說不吃這個(往往是蔬菜)可能只是想先吃一口別的,等等再回來吃。所以千萬不要妄然下定論說:「我的寶寶不吃菜」,所以,要有耐心的不斷嘗試與變換說明的字句,「沒關係,那我們先吃這個,好好吃喔!」然後過一會兒說「你要不要吃一口這個,跟剛剛那個一樣好吃喔…」沒有試過10~15次,爸媽們可千萬別放棄!同時。也別把不吃某種食物看作天大的沮喪,『蛤~你不吃喔,這個東西好營養耶…』如此,可能只會讓寶寶將這食物與爸媽臉上沮喪(甚至生氣)的表情聯想在一起,以後大概就更沒興趣的。
妙招三:健康小前菜,加快進入用餐模式
尤其是在外用餐時,建議可以準備寶寶熟悉的食物,像是:喜歡的水果、堅果、健康小餅乾、自製麵包條。透過寶寶熟悉且喜歡的食物產生安全感,可以讓寶寶穩定的坐在餐桌上,並快速的進入用餐模式。小孩跟大人一樣,有了美味的開胃菜,後面的食物也就好吃了起來。
妙招四:以身作則,孩子是看著我們長大的
我們一定都常碰到,寶寶會搶食爸媽手上的食物,即使他也有一樣的食物。因為,看到爸媽吃食物的表情,而認為應該更好吃。所以,有時候不需要花太大力氣來說明食物的美味與營養,而是吃給寶寶看,並且用表情來傳遞食物的美味與滿足,寶寶自然而然就會對食物產生興趣啦!在寶寶拒絕某種食物時,我們也可說「你不吃這個呀,那阿爸吃,阿爸最喜歡吃這個了!」然後一口吃掉,並透出滿足的表情,相信下一次,寶寶可能會跟你搶著吃呢!
還記得前面我們提到的情境嗎?如果是你,會怎麼處理呢?
阿蹦(1y8m)的爸媽後來決定讓她玩一會而再提醒用餐,並且自己開心的繼續吃食物與聊天,阿蹦玩了一會兒後,果然對於爸媽的食物產生好奇,此時,就順勢將食物遞給阿蹦並協助她自己用餐囉~
而小皮媽媽發現小皮(2y5m)情緒一直滑落時,適時的跳出來說,「來!那我們先把橘子放在旁邊,你也可以一邊剝橘子皮,同時一邊吃飯喔!剝完的時候就可以接著吃啦!」原來小皮喜歡吃橘子的誘因是:可以剝橘子皮!剝完後,開心的分送給大家,自己只留兩片~
大人吃飯時也常常看手機、看電視、講電話,或是因為食物不好吃、心情不好、餐廳氣氛差而沒吃完。所以,寶寶吃飯慢、容易分心,本來就是正常的。兩歲前重點在於引發寶寶自主用餐的動機與習慣,兩歲後則該開始建立用餐的禮儀與規矩,秘訣在於如何營造愉快的用餐氣氛,不但可以讓溝通變得好順暢,更可以讓親子吃飯變成一件一整天最開心的事喔~
參考資料:JournalofNutritionEducation&Behavior、HealthyChildren.Org


最新文章
bottom of page